• 瀏覽: 1,498
  • 追帖: 1
  • 分享: 1
道法是幫助人在現實生活中找到自己,看清實相,因此,你原來的生活中是扮演什麼角色的,那就繼續去做好你該做的事情。

假設:你一直都在追求榮華富貴,那就去追求吧,或許你一直都感覺自己在愛情上很失敗,那你就全然投入愛情吧。在你想追求或執著的事物裡,深藏著讓你看清自己,看清實相的機緣,也讓你可以從這執迷苦海中解脫過來,只要你懂得保持覺知,了解自己在做什麼。記住!保持覺知去看透這世間一切令你著迷,令你迷戀甚至到不能自拔的虛幻假象,看清它們的本質,你就能夠從迷惘中跳脫出來,超越它們,不再為它沉迷不醒。

有許多婚姻失敗過的人都以為,只要忘掉過去的痛苦,記住快樂,人生就可以幸福。但現實人生卻是相反,許多人容易忘掉快樂的事情,痛苦的事卻一輩子忘不了。


其實,世上任何事情都是相對論,並且是同時擁有。例如:有得必有失,白天和黑夜,有冷也有暖,快樂與痛苦…………我們無法只要快樂而不要痛苦,它們永遠都是如影隨形,快樂和痛苦既是一體兩面,能放下快樂的,也要學習放下痛苦,踏入中年後千萬不要再像小孩子一樣,吃飯時只挑選自己愛吃的菜,討厭的菜就丟到地上去了,只圖享樂而不要痛苦,那麼,年齡越大,痛苦就會感覺越多,越無法自在 。

另一方面,在現實生活中,男女之間的愛情是一種充滿幻想、期待、我執的產品。有些人在不知不覺中期待越高、要求完美的愛情,越會造成被你所愛的人變成殘廢,因為,沒有人可以完全符合你的要求。因此,你要求越高,對方的本性和人性就會越不完整。


例如:夫妻之間,要對方不能做這,不能做那,完全要依照你的想法和價值觀去過日子,等於是訂做了一條鎖鍊或囚室把對方關起來養,時間久了,對方已經不再是一個完整的人,而是被你飼養的殘廢寵物。

覺醒的人不是不能有愛,反而是更加懂得什麼才可以保持互不干涉的愛,他知道幸福並不是去控制對方、佔有對方、也不是想盡辦法去改變對方,而是尊重這一段因緣組合,互相照顧,兩人都擁有幸福的生活,同時也擁有自由,不覺得自己在照顧誰,只是發出於內心,沒有想過要有回報的念頭,只因有這念頭,貪、嗔、痴就會跑出來,愛就會變成恨,變成互欠,互相討債,無法安寧。

所以,不管是男女之間、親子之間、朋友之間的情愛,要清楚認知對方也是人,有自己的想法和觀點,緣分促成我們在一起,以互相理解包容的心態相處,一同完成今生所要做完的功課,這樣的情愛,緣聚才有價值和意義。


同樣的是世間情,還沒有覺醒的人只會擁有痛苦,覺醒的人則同時擁有痛苦和快樂,擁有獲得和失落,當苦樂的滋味揉合在一起,超越它之後,就會變成自在。

當一個人覺醒後就有如從夢中醒來,日子仍然要過,只是生活的一切都變成修行的課題,包括世間的情執,親情、友情。

當我們看清了一切世間情執的實相,是諸多因緣聚合的遊戲,是暫時性,是無常,自然就會珍惜跟我們有緣聚合的每一個人,因為所有的因緣,所有的際遇、環境都是不停地流動變遷,或許下一秒就會有意外讓你或他分開,甚至在這世間消失。

覺醒後,仍然可以擁有(情),可以去玩這人世間的一切遊戲,但要保持覺醒心態,了解一切都是暫時性的聚合,有了這樣覺知,不僅沒有執迷的苦,反而有超越的自在,更重要的是,要全然的投入世間情執裡去觀察它,才能從中得到智慧以及看透虛幻實相的可能。

因此,了解在這個紅塵世間的一切情執,只不過是無常舞台,讓我們感受到有價值的並不是這些因緣聚合的悲歡離合,而是我們在這經歷過程中:

我們體悟到什麼?

我們學習到什麼?

我們覺醒了什麼?

我們放下了什麼?

我們超越了什麼?


曾經有網友寫信息給我說:(Jack,我終於覺醒了,感嘆世間一切無常,我決定跟隨佛陀的教義修行,但是我的老伴沒有修行,我們的感情距離好像越來越遠,他無法了解我,我很痛苦………)。

這種情況下也就等於一個已經覺醒,另外一個還在夢裡。

一個很有覺醒的看待這段婚姻只是暫時性的因緣聚合,而另外一個卻還在夢中的狀態下玩自欺欺人的遊戲。

那麼,覺醒的人總會覺得自己陪著一個仍在做夢的人說夢話,是無可厚非的事情,若是對方變本加厲的把自己的幻想、期待變成一種讓人殘廢或失去自由的權力,雙方必然是痛苦的,因為一方想控制,另一方想逃避,這種壓抑性的遊戲玩一輩子,實在是違反人性和違反自然法則。

相對的,如果雙方都可以清楚地看透愛情、看透世間一切情為何物,看清實相,一起覺醒、一起修行,不僅可以愛得自在、幸福,還可以在愛情中互相尊重和成長,到老終無怨恨心。

我們可以用這個覺醒的心態對待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甚至自己兒女,當一天緣盡時彼此都不會太過傷感,清醒的處理。

人生只是一場因緣聚合的過程,大家只有感恩沒有埋怨。



[按此隱藏 Google 建議的相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