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用戶被列入你的黑名單
jumboleung | Platinum Member
粉絲
88
粉絲
0
追蹤 最新成就
![]() 萬人迷
![]() 高汁帖王
![]() 應push連擊
![]() 喪𥄫
![]() 狂𥄫
![]() 雞精帖王
![]() 應push即擊
![]() 靈機一觸
![]() 機不可失
![]() 機不離手
![]() 風頭躉
![]() 勁𥄫
萬人迷
受到100位會員追蹤
已達成會員: 3200人
達成日期: 2022-05-21
高汁帖王
帖子得到100位會員訂閱
已達成會員: 4967人
達成日期: 2021-11-08
應push連擊
點擊香討push100次
已達成會員: 28952人
達成日期: 2020-02-25
喪𥄫
瀏覽1000條帖子
已達成會員: 193456人
達成日期: 2019-07-15
狂𥄫
瀏覽500條帖子
已達成會員: 263720人
達成日期: 2019-01-05
雞精帖王
帖子得到10位會員訂閱
已達成會員: 21196人
達成日期: 2018-04-09
應push即擊
點擊香討push1次
已達成會員: 202340人
達成日期: 2018-04-09
靈機一觸
使用香討App達1小時
已達成會員: 525006人
達成日期: 2018-01-26
機不可失
使用香討App達100小時
已達成會員: 344922人
達成日期: 2018-01-26
機不離手
使用香討App達300小時
已達成會員: 306059人
達成日期: 2018-01-26
風頭躉
受到10位會員追蹤
已達成會員: 18086人
達成日期: 2017-08-18
勁𥄫
瀏覽10條帖子
已達成會員: 937492人
達成日期: 2017-08-18
基本資料
UID
1987272
帖子
94871
精華
0
積分
95927
金幣
4613
閱讀權限
85
在線時間
6892 小時
註冊日期
2006-12-17
上次訪問
2023-6-10 20:39
【本報訊】日本東京電力公司日前向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污染水排海隧道中注入海水,而有報道就發現核電站附近海域捕獲到的海水魚體內不但輻射超標,輻射元素「銫」的含量超過日本《食品衞生法》所規定標準的180倍。有議員昨批評日本做法,質疑日方有偷步排放,又呼籲港府禁止日本漁產品,甚至農產品來港,並將會要求立法會食物安全及環境衞生事務委員會討論事件。
轉載; 葛珮帆要求港府加強檢測 對於輻射元素「銫」的含量超過日本《食品衞生法》所規定標準的180倍,議員鄧家彪形容事件震驚,要求日方交代是否有偷步排放核廢水,又質疑日本官員「聲稱啲水安全嘅,點解唔循環用呢」。議員陳穎欣同樣質疑日方有偷步排放,直言「如果冇點會超標咁勁」,重申廢水對人體有害。二人同樣要求政府禁止日本漁產品,甚至農產品入口,又透露將會在立法會內就事件提出質詢,同樣要求食安委員會進一步討論事件。 另一議員葛珮帆亦要求盡快加入該委員會議程討論,同時邀請政府相關部門派代表出席。她指日本是港人的熱門旅遊地,日本食品、日式食肆亦深受港人歡迎,所以要求政府加強檢測及考慮禁止福島周邊地區的海產入口,以保障市民的健康。 就處理核廢水的安排,港府早前重申因應採取的行動要視乎風險評估,有待國際原子能機構的報告和國家專家的結果,最終制訂應對計劃,又透露當局已經成立跨部門專責小組,評估日方排放計劃對食物安全影響,估計風險較高食物主要來自福島和附近縣份的水產品,因此在排放計劃開始後的一段時間內,預計會收緊來自相關縣份水產品的入口管制和檢測。 原文網址:質疑 日本 偷步排放核廢水 議員促禁水產入口 | 東方日報 | 要聞港聞 https://orientaldaily.on.cc/content/news/odn-20230608-0608_00176_022/ 發表於 2023-6-8 07:16
轉載;
【本報訊】現時市區重建局以「同區7年樓齡」補償機制收購舊樓,市建局行政總監韋志成接受報章訪問時表示,同區7年樓齡機制的每呎土地開發成本,比填海貴逾60倍,希望以開發土地作為替代支援舊區更新的其中一個選項。若將7年樓齡補償機制的金錢,投放在土地開發,包括「明日大嶼」交椅洲人工島,再用土地支援舊區更新,並將舊區更新所得收入再投放土地開發,可以形成循環,更具成本效益。 指小撮人補償舊樓業主須反思 韋志成稱繼續採用上述機制,只會抬高重建區內新樓樓價,然後再推高重建賠償款額,認為社會須正視,又指社會是時候反思,由一小撮購買市建局重建住宅物業人士的置業款項,用來補償受重建影響舊樓業主換樓是否合理。但他指出機制存在很多根本問題,是政府和立法會的協議,市建局無法解決,只可以與政府分享建議;又強調任何改變都須諮詢,不止舊區居民,而是整個社會的意見。當初制訂同區7年樓齡補償機制時,不止政府,而是當時整個社會,包括立法會,都沒有深思熟慮,沒有諮詢有意置業的市民。 他強調,任何方案最重要是確保市區更新有充足資源運用,長遠維持市區更新的3個周期發展,不止是談收購補償方案如何計算的問題。 原文網址:7年樓齡補償代價高昂 市建局倡拓地支援舊區更新 | 東方日報 | 要聞港聞 https://orientaldaily.on.cc/content/news/odn-20230606-0606_00176_043/ 發表於 2023-6-6 09:58
【本報訊】現時市區重建局以「同區7年樓齡」補償機制收購舊樓,市建局行政總監韋志成接受報章訪問時表示,同區7年樓齡機制的每呎土地開發成本,比填海貴逾60倍,希望以開發土地作為替代支援舊區更新的其中一個選項。若將7年樓齡補償機制的金錢,投放在土地開發,包括「明日大嶼」交椅洲人工島,再用土地支援舊區更新,並將舊區更新所得收入再投放土地開發,可以形成循環,更具成本效益。
轉載; 指小撮人補償舊樓業主須反思 韋志成稱繼續採用上述機制,只會抬高重建區內新樓樓價,然後再推高重建賠償款額,認為社會須正視,又指社會是時候反思,由一小撮購買市建局重建住宅物業人士的置業款項,用來補償受重建影響舊樓業主換樓是否合理。但他指出機制存在很多根本問題,是政府和立法會的協議,市建局無法解決,只可以與政府分享建議;又強調任何改變都須諮詢,不止舊區居民,而是整個社會的意見。當初制訂同區7年樓齡補償機制時,不止政府,而是當時整個社會,包括立法會,都沒有深思熟慮,沒有諮詢有意置業的市民。 他強調,任何方案最重要是確保市區更新有充足資源運用,長遠維持市區更新的3個周期發展,不止是談收購補償方案如何計算的問題。 原文網址:7年樓齡補償代價高昂 市建局倡拓地支援舊區更新 | 東方日報 | 要聞港聞 https://orientaldaily.on.cc/content/news/odn-20230606-0606_00176_043/ 收購重建,必須付出代價,唔可以當一盤生意咁做。否則業主難以再次入住原區!如果覺得貴,咪安置業主入住其他單位先,直至重建後,才安排入住。亦可以直接收購!當年收購寶翠園,亦有類似做法。 發表於 2023-6-6 09:16
【本報訊】香港房屋委員會上月通過「屋邨管理扣分制」加辣版,增加涉及環境衞生、公眾安全及嚴重違反租約等9項不當行為的扣分分數。立法會房屋事務委員會昨就討論相關措施,議員質疑當局不加強巡查執法,即使扣分分數加得再多亦於事無補。
房屋署副署長(屋邨管理)楊耀輝表示,前年公屋租戶違規而被扣分的個案有1,617宗,去年則有1,345宗,當中以在屋邨公共地方吸煙及高空拋物的個案最多。議員李梓敬指過去20年,被房委會扣滿16分或以上共有118戶,當中僅58戶被收回單位,他質疑當局執法力度,而且有不少市民反映投訴無門,形容「無論你加幾多分,若然你唔執行,最後都係冇用」。 議員楊永杰指,在屋邨曾有小童因遊玩而造成過量噪音滋擾,認為房署將「造成噪音滋擾」所扣分數由5分提高至7分仍有所不足,並要求當局交代有何準則處理噪音滋擾。 楊耀輝回應指,現時由住戶被投訴至被扣分有既定程序,管業處職員會先勸喻該單位住戶,當中大部分違規行為經勸說後均已停止。他稱,為更有效實行扣分制,房屋署已成立「特別任務隊」加強偵察部分違規行為,目前成員約有66人。另外,署方亦設立「中央特遣隊」,可以對胡亂吐痰等行為的人士直接發出告票,隊伍數目會從目前的14隊增至21隊。 研「二人一戶」處理噪音 楊又指,生活噪音與機械所發出的噪音有所不同,該署會探討「二人一戶」的方法去處理,二人是指兩名警衞「上門」判斷,一戶則是指該署人員會探訪噪音來源附近的住戶,若有一戶感到滋擾,該署便會採取執法行動。 原文網址:屋邨扣分加辣 議員質疑執法力度 | 東方日報 | 要聞港聞 https://orientaldaily.on.cc/content/news/odn-20230606-0606_00176_042/ 發表於 2023-6-6 09:14
|
重要聲明:本討論區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香港討論區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 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讀者及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讀者及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 由於本討論區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及用戶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香港討論區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 (刪除前或不會作事先警告及通知 ), 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如有任何爭議,管理員擁有最終的詮釋權 。用戶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 Copyright©2003- Discuss.com.hk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